
法国大皇宫2004年门票
【画名】《猴子画家》Le singe peintre
【作者】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Jean-Baptiste Simeon Chardin(1699~1779)
【年代】1739—1740年
【尺寸】22.9 x 30.5 cm
【馆藏处】法国卢浮宫
中国人有“沐猴而冠” 一词,此画据说借以讽刺当时的职业画家,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尔丹,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一个细木匠的家庭,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他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也是18世纪法国孕育出的最伟大画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洋美术史上的静物画巨匠之一。夏尔丹还是是使极受狄德罗称赞的画家之一。擅长静物油画,也擅长风俗油画;并且试图通过静物画来反映城市平民的生活趣味,通过风俗画来反映城市平民和善、友好、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
早年曾师从于学院派画家卡兹,并在美术学院所属学校学习过。1728年,凭借静物油画《鳐鱼》展出,一举成名 ,被接纳为皇家学院院士。他年轻时作品追求装饰效果和表面趣味,但后来就转为深入而细致 地研究对象实物,在特定环境中呈现的本质状态和它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索描绘物之精神,借物以传达画家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画家生活在第三等级中间,终生观察研究下层的人物状貌和生活风俗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平凡中蕴含着真善美。
夏尔丹的静物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以伟大的静物画家饮誉世界画坛。夏尔丹的静物是以普通市民日常用品为题材,与人们朝夕相伴,因而感到十分亲切,画家以无限深厚的感情去描绘那些平凡而无声的朋友,夏尔丹将它们随意安放在画面上,给人一种自然、生动和活泼的亲切感觉,画家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多样的表现方法统一的色调,运用丰富的、光暗变化柔和的及其反射光所构成的微妙变化,充分表现了物象的形态整体感。他的静物画能引起热爱生活的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
夏尔丹的画总是那么朴素、真诚,体现了画家的民主思想,他认为平凡的人与物不仅外貌美,内心也美,比起贵族和他们的奢侈生活要美得多。夏尔丹的艺术一生是先以静物画登上画坛,获得了美术院士荣誉,后又转为风俗画,又一次饮誉巴黎画界,40岁以后又回到静物画创作,成为后半生主要题材。
夏尔丹的生活不幸与幸运共存,他的前妻和女儿同日去世,继妻的孩子又夭折,这种打击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幸而继妻待他十分温厚,他在画坛受人尊敬,被法兰西艺术院任命为司库和沙龙负责人,但画家将悲喜皆深埋于心底,把情感投入到静物创作中去,与各种物品亲近交流,为它们传神写照。夏尔丹为人谦逊、待人宽厚,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巴黎的塞纳大街等几个街区度过的,难得去过一次卢浮宫。对于官方授予他的勋章和优厚待遇,他都无动于衷,即 使在美术院任司库和主持沙龙,他从不迎合上流贵族,别人对他褒贬,他都置之度外,身为名家从不炫耀和借此抬高画价,只是执着地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