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旧址门票,门票中一幢房子是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在这里诞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种金属货币。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5月4日,两支部队会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下称为红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这样,井冈山一下子增加了6000余人的部队。红四军组建后连战连胜,部队不断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湘贛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频繁的“会剿”,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扼杀这支革命队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面临严重的给养困难。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红军军需给养,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下旬,湘贛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根据王佐的建议,吸取湘州谢氏兄弟办花边厂的经验,并请来谢火荣、谢阿五等技术人员当师傅,在井冈山的上井村创建红军造币厂。造币厂的主要厂址设在上井村邹曱贵家中,同时,还分别在上井的牛路坑、铁坑和茨坪等地建立银元粗坯车间。造币厂的工人主要是湖南水口铅锡矿的矿工。造币厂初期,因银质材料不足而造的里铜外银的银元,所用的原材料大都是铜板,后来军民到外地打土豪缴获了大量银首饰及各种银质器具供造币厂造币,所用的原材料不再是铜板而是银,生产纯银元,当地民众称为“土版花边”。 红军造币厂生产的纯银元,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现金来源。
红军造币厂创办之后,开始是在湘贛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的领导下组织生产。后改由特委委员、32团副团长王佐具体负责,在湘贛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委员会领导下组织生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对红军造币厂极为关心,经常到厂视察,指导工作,号召造币厂尽快造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自己的银元,并要求造出的银元与历代官府的货币有区别。造币厂经反复研究,决定在银元正面铸上“工”字来代表“工农兵政府”。当时造币厂没有专门制造精致模版的技术,造币厂的模版是仿照墨西哥模版的图案,由谢荣珍雕制的。王佐根据造币厂实际情况组织忠诚可靠人员,用铜凿在造币厂生产出来的银元正面,用手工凿上一个“工”字,“工”字银元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用简陋的设备、工具制造出革命根据地第一种金属货币。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的历史环境和根据地内现金缺乏的实际,允许各种版别的的银元在根据地内流通。为了体现红色政权的货币和白区货币的区别,湘贛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规定,除造币厂生产凿有“工”字的银元外,凡是在缴获敌军的银元,或打土豪筹集的银元,以及因银质材料不足而造的里铜外银的银元,即凡是在根据地内流通的银元,都必须凿上一个“工”字,以“工”字银元为根据地内统一发行流通的货币。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制造的“工”字银元,是我党早期在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频繁的“会剿”、严密的经济封锁的艰难岁月中,领导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依靠根据地军民的聪明才智,首次铸造出与历代官府的货币有区别又具工农兵政权特色金属货币。“工”字银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兵政权拥有自己的货币。尽管“工”字银元在工农兵政权货币史上还处原始阶段,但是。它为根据地军民克服资金、给养困难找到了一条正确路子。“工”字银元沟通了革命根据地内外货币的流通,活跃经济、繁荣集市贸易起了积极作用。“工”字银元的诞生,也为日后在瑞金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克服资金困难积累了经验。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76号2单元202室 古向东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210805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