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海军的历史,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只不过人民海军最早起源于何时?发祥于何地?尚有争论。山东刘公岛,清政府北洋水师诞生地。有史料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也诞生在这里。
1944年11月5日,驻军于这里的汪伪海军威海港司令部练兵营少尉队长郑道济,组织一批中下级爱国官兵突然起义,全歼岛上日军和伪军反动高级军官,率部投奔胶东八路军,成立了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其实早在1940年5月,陈毅、粟裕率部渡江北上,执行发展苏北的战略任务。11月上旬,陶勇受命率新四军第一师第三纵队2000余人挺进到达如东沿海,开辟苏中通如启海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下旬到11月11日,在如东县海边小镇南坎,粟裕主持召开了苏中军政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分析了苏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苏中三面临水,我们只能背海、背江作战,如不采取对策,掌握海上主动权,将会处于被动。为此,粟裕决定正式成立苏中军区海防团。抽出师部警卫团的三个连为骨干,指派三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师后勤部部长罗湘涛兼任政委。海防团的建立,控制了盐城、东台、南通等沿海主要港口,构成了安全的滨海基点,成为苏中安全稳定的大后方。

1944年春,粟裕将海防团扩建为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员,下辖三个团,使海上力量进一步加强。从海防大队到海防团,发展到海防纵队,这是共产党有史以来第一支初具规模的海上武装,很快就活跃在大海上,开辟了海上交通线,运送新四军急需的枪支弹药、药品器材;沟通与山东、浙东根据地联系;打击日军海上交通线。粟裕创建的这支海军力量,不断在海洋上发挥新军种的威力。

1949年初,毛泽东主席决定“争取一两年内组建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并由第三野战军具体承担组建海军的任务。
作为创建第一支海上武装,又是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前委书记的粟裕,责无旁贷。他当即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名准备出任第三野军九兵团副司令员张爱萍,担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

1949年4月5日,粟裕将三野司令部从蚌埠孙家圩子前移至江苏泰州白马庙,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同时接收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着手组建海军部队。随后,张爱萍奉命赶至白马庙三野司令部,与粟裕一起研究组建海军的各项事宜。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渡江攻占南京后,毛泽东急电粟裕“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 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即主持三野前委会议,并决定:以苏北海防纵队为基础,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部分起义投诚舰艇,编入华东海军,全军共4000人。会后,粟裕主持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成立仪式,宣布张爱萍担任司令兼政委。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


红色海军在襁褓中,一步步成长中,无不与粟裕联系在一起。他托起了伟大的海军,是红色海军的创始人。如今,泰州白马庙渡江战役指挥暨海军成立仪式的旧址,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附近兴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由江泽民题写。旧址、纪念馆向后人展示当年粟裕指挥渡江战役、创建海军,精彩而威武的人生华章。
龙小平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