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阜康城,车子疾驶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两边是以树姿雄伟优美见称的新疆杨,干干挺立,枝枝向上,不禁使我想起茅盾那篇著名散文《白杨礼赞》中的句子:“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游了天池,我情不自禁地赞美,天池雪松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天池雪松!
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天池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

汽车向着望不到边际的雄伟的博格达主峰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苍翠的雪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虽然山水爱人,我却偏好雪松!

当我西行穿越沙漠戈壁的时候,让我想起在天山天池深处的雪松,它们坚强、不畏严寒,扎根在天山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今天终于与它们零距离,“握手拥抱“。


天池雪松极其耐寒,极具生命力。它吸收天山雪水的精华,在恶劣环境的历练下,铸就了坚强挺拔的体格、坚实粗壮的身板和针一样的叶子,很适应在寒冷少雨的地域生存。在冬季,越是寒冷它越发翠绿,即使冰雪吞没了整个山脉,摧毁了多少生命,冰冻了万物生灵,也冰冻不了雪松,冰冻不了它那坚强、不屈不挠和与寒冷争艳的骨气。雪松一株株、一片片、一层层,扎根在天山、天池之上,手拉手,根连根,倚在蓝天与雪山、瑶池之间,构成一幅幅壮美、让人惊叹的画卷。

雪松是坚韧不拔的树。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傲然而立,不怕寒风刺骨,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出生于空气稀薄的悬崖缝隙间。它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寒风吹打,岿然不动,冰雪覆盖,奋力撑出。它使我想起了那些艰苦岁月五十年代来天山的湘女,王宗益与他的石油开采大军战友------数十年扎根天山下,历经艰辛,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迎来田园似锦,油海飘香。

雪松是大公无私的树。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它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涵养水源,这在西北边陲尤为可贵。保障天山下生命笫一需要。在天山天池下,也有许许多多具有雪松一样品格的人。他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像雪松一样把生命、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这片疆土。


雪松是团结乐观的树。在新疆传唱着这样一首歌:“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群众心连心。”这是对雪松的赞美。虽然环境恶劣,但雪松的根系很深。为了能吸收养分和水,雪松根植于险山峻岭,防止滑坡和水土流失,它们根连根,同呼吸、共命运,扎根于天山,用团结的力量去守护、去适应它们深爱着的这片热土。


这就是天池雪松,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伟岸,正直,质朴,上进,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龙小平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