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门票收藏本中,置于首页的是两张不同时期的卢沟桥景区门票。
第一张门票(图一)使用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末,属长方形横式单枚票,大红色普通纸印制,主图采用木刻画的形式展现了卢沟桥的全景。图案的一大亮点是一尊特意放大的狮子,其面容愤怒,宛如正在苏醒的中华民族正大声发出抗御外侮的吼声。门票上还标明了编号和售价,当时的票价为1.5元。

这张门票是父亲送给我的。那年父亲到北京出差,办完公事,父亲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故宫、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历史博物馆等一些景点。然后他想去卢沟桥看看,却发现身上的钱已不多了。其时父亲每月的工资只有30多块钱,此次北京之行也只带了20元钱。走前他答应给我买北京果脯,如果去卢沟桥,这个承诺势必要落空。犹豫再三,父亲还是作出了去卢沟桥的决定。倚靠在栏杆上,父亲说他在凝视着那些石狮子的时候,仿佛看见那些骁勇的战士们与敌人激烈地厮杀着。回家后,没有看到期待已久的果脯,我哭了,父亲抱着我连连道歉,给我讲起卢沟桥的故事。那时我虽然刚上小学,但从父亲的讲述中,也依稀明白了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这段苦难历程,记住了那个叫卢沟桥的地方。看着那张并不算精美的门票,我的心中也种下了一个梦想,长大后也要去卢沟桥走一走,摸摸见证了日寇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的狮子。
时光飞逝,一晃20多年过去了。2011年,单位组织优秀党员到北京学习,而我也有幸忝列其中。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兴奋极了,心想这回一定要圆了心中的梦想。这年夏天,我终于真切地站在了卢沟桥上。那一刻,心中激流涌动,耳边似乎也传来了阵阵枪炮轰鸣和阵阵喊杀声。我找到了和父亲当年一样的感觉,也更加明白了父亲的一片爱国热忱。
这次卢沟桥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珍藏了一枚门票(图二)。这张依然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门票,采用硬卡纸印制,主图为卢沟桥的风光照,下方印有“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红色旅游景区”等字样。而门票的一大亮点是印上了电子条码,验票时,只需在验票机感应区一扫就可以验证通过,无须如父亲那时候还得人工手撕副券。

回家后,我与父亲分享了此次卢沟桥之行的感悟,也让他欣赏了自己的这张电子门票。父亲说:门票变了,这种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是好事。票价高了也不怕,客观上也见证了国人生活的好转。而至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卢沟桥情结始终没有改变,我们的“国耻”意识没有淡忘。(王建摘自2015年9月11日《保定晚报》)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