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的收藏品市场,我在拣地摊时淘到一枚请柬,使我眼前一亮,心中暗喜,因为上面有一朵红艳枝头的刺桐花,我喜欢花卉券,但刺桐花券很难寻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的花卉券族又添新成员。
刺桐花开红艳,刺桐树高挺拔,技叶浓绿茂盛,喜强烈阳光照射。阳春三月,正是盛花季节,满树鲜花,灿若火红,花序硕长,如伸直的五指手掌一样,粗尖俏立,又象红辣椒似的,红角朝天,因此就有“刺”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她名称的来历吧!
别看她名字带刺,可人们特喜欢她,称为“瑞桐”。这得从她的花芽先后的顺序上来说,刺桐花开时先芽后花,那就说明今年是个丰年,如果先花后芽,则是歉年。所以刺桐花开就有预卜丰歉的神话。为此,宋代有二位泉州的官员还较上劲,一位是廉访使丁渭,他在诗中写到:“叶先花发卜年丰”句。希望到泉州时先看到刺桐的青叶,然后看到花,使泉州年谷丰熟。另一位就是要去泉州当郡守的王十朋,他就不信这个邪,他认为“花先花后年俱熟”。
刺桐花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朝因为海上交通发展,福建有不少地方引种刺桐,而以泉州为多,环城遍植刺桐,所以泉州又称“刺桐城”。因此刺桐花自然成为泉州的市花,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也是中外交流的使者 。

(说明:开元寺门券和请柬上的花卉就是刺桐花)
责编:丁华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