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网站一份子
券研网 王建池
拜读“我与券研网同行”征文,28篇用心写就的文章篇篇吸引我凝神浏览,心中每每充满感激!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券友们对网站诞生、学步、成长的关注与呵护。每天参与网站的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券友们与网站同呼吸、共命运的脉动。大家在给网站这棵大树浇水、施肥、修剪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她带给我们的绿荫。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券友们对保定券协和网站编辑部创建网站、管理与服务网站所付出给予的褒奖与肯定。
字里行间,我还感受到了券友们对我这个网站牵头人的关心、爱戴与鞭策。说心里话,在券研网这个大家庭里,我就是普通一份子。与大家一样,既是网站的奉献者,亦是网站的受益者。不同的是我站在了一个更方便与每一位券友沟通的特殊位置,能及时集中大家的智慧和能量,与网站管委会、编辑部成员一起及时研究决策,使网站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繁荣与发展。
我不会忘记,当年筹建网站伊始,是姚金文、康立群等全国、河北省券藏组织领导和保定市券协集体及时给予支持,从而确定了“以收藏研究为方向,以和谐健康为本质”的办站原则,明确了“服务门券收藏,荟萃藏券经典、展示藏研成果”的办站宗旨,使网站坚持服务券藏界,传播正能量。
我不会忘记,是以陈祥明、张景生为代表的近300人的撰稿人队伍,坚持藏研创新,笔耕不辍,已在主页发表9800多篇文章、论坛发主贴5800多条,使网站内容保持了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吸引着全国门券爱好者参与其中。
我不会忘记,是王运明、吴士育等116位藏家不断慷慨解囊,先后为网站捐赠人民币6995元,门券15360枚,邮资封1255个,解决了网站开展活动急需的印刷、邮寄纪念品费用和馈赠作者的门券,使网站各项活动开展的更具激励与情趣。
我不会忘记,是陈明新、胡保平等诸多智友情系券研,倾心谋划,不吝指点,使网站推出的“电脑制作券集”、“雨人访谈”、“门券图录”、“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等创新专栏成为门券收藏界的经典。
我不会忘记,由古稀老者郭林生、知天命代表张宝贵、年轻一族陈捷等16位老中青“义工”组成的编辑部成员,既要撰写文章,又要编辑上传“总编”安排的稿件,一年365天,头脑中时刻要绷着“编辑”这根弦。如果您没在这个圈子中实践,还真不好说出他们个中的苦辣酸甜。
我不会忘记,是刘铭元、张友仁、王斌坤等十几位系列专栏作者遴选“券说”角度,创新表达形式,信守撰稿诺言,不断捧上各自独具特色的门券文化大餐。“一起看国宝”、“历史上的今天”、“雕刻时光”、“赏国宝、说门券”、“券海钩沉”、“券面溯源”……,每一个专栏都凝结着专栏作者的智慧,十几个专栏组成了网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同样不会忘记,是我女儿、女婿以“孝敬”父亲为缘由提供技术、爱人以“室雅人和”为意境予以资金保障,才使我当初创办网站的想法得以提出。十一年来(包括网站正式开通前的试运行时间),家人为此默默付出,无怨无悔。每每想到此,我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同样不会忘记,北京门票沙龙的集体参与和支持、杨帆、都兴水等不宾之士随时为网站指点、崔艳红、赵义方等“啄木鸟”时时不厌其烦的“清洁”页面,还有高兴武和钱宝林创作的“动起来的”页面,还有,还有……,心存的感激、真挚的情感,一篇拙文无法完全表达,一篇网页同样没法表达完全。尽管文章中提到了部分券友姓名,但实际的结果肯定是挂一漏万。在此恳请各位奉献者多多理解,期望诸位藏家多多海涵!
网站的成就、券友们的收获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结下的“券情”“网谊”,让我们认真总结陪伴券研网共同走过的十年。让我们升华十年来“触网”的经历、收获和经验,以利于我们共同开拓券研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徐枝先/摄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